您所在的位置:

新书 | 王子今:《东方帝国的营造 : 秦汉王朝政治史》

发布时间:2024-08-03  |  文章来源:“陕西人民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微信图片_20240805231542.jpg

《东方帝国的营造:秦汉王朝政治史》

作者:王子今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8月
ISBN:9787224153972
定价:98元

   作者简介

   王子今,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 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顾问。著作有《秦汉交通史稿》《史记的文化发掘》《秦汉区域文化研究》《秦汉边疆与民族问题》《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秦汉称谓研究》《秦汉名物丛考》《秦汉儿童的世界》《秦交通史》《秦汉海洋文化研究》等。

内容简介

秦汉时期是中国社会转型期,中国文化整合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盛的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国家治理体系,不仅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也决定了以后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东方帝国的营造》利用文物材料、传世文献和当今学术界的相关成果,对秦汉的政治结构、行政体制、官僚机构和基层管理的问题进行分析,对秦政之于后世的影响进行深入阐释。是一部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的经典著作。 


图书目录

一 序说秦汉时代 / 1
秦汉时期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 1
秦汉历史进程的基本脉络 / 5
秦汉历史发展的地理环境和生态条件 / 12
秦汉政治史: 事态百变, 人才辈出, 令人喜读 / 29

二 秦的统一
 / 31
嬴政帝业的历史基础 / 31
蕲年宫之变 / 34
秦灭六国 / 35
秦帝国的疆域规模: 南海与北河的扩张 / 37
“大一统”政体的奠基 / 40
秦的郡县制度 / 45

三 秦政的成败
 / 50
《吕氏春秋》: 历史转型期的文化总结与政治设计 / 50
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的行政体系 / 56
秦的交通建设 / 63
经济管理体制的军事化特征 / 66
“焚书坑儒”和“以吏为师” / 71
秦王朝关东政策的失败 / 78
沙丘政变 / 82
大泽乡暴动 / 85

四 楚汉春秋
 / 89
六国旧贵族的复国运动 / 89
定陶之战: 钜鹿之战 / 94
刘邦入关 / 96
从鸿门到鸿沟: 智与力的较量 / 97
垓下决战与乌江悲剧 / 101
汉并天下 / 106

五 汉帝国的建立与巩固
 / 111
汉初布衣将相之局 / 111
白登之围 / 113
吕后称制 / 114
司马迁写《吕太后本纪》 / 117
文景之治: “无为”政治的成功 / 119
贾谊及其政治思想 / 126
“为富安天下”的局面 / 131
吴楚七国之乱 / 134

六 汉武帝时代
 / 137
削藩事业 / 138
“中朝”的形成 / 139
十三州部刺史 / 142
察举制度 / 144
出击匈奴 / 146
“初郡”的设置 / 149
张骞“凿空” / 152
中国古代文化史的英雄时代 / 155
罢黜百家, 表章《六经》 / 159
统一货币与盐铁官营 / 165
均输与平准 / 167
“算缗”和“告缗”/ 169
晚年汉武帝与“巫蛊之祸” / 170
轮台诏 / 173

七 昭宣中兴 /
 177
钩弋故事 / 177
霍光秉政 / 179
海昏侯刘贺 / 180
汉宣帝的平民生活经历与“中兴”事业的成功 / 182
儒学与昭宣时代官员构成的变化 / 183

八 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
 / 187
社会矛盾的尖锐化 / 187
吏治的腐败 / 190
政情的恶化与经济的上升 / 193
赵飞燕秘闻 / 194
传行西王母诏筹: 富有神秘主义色彩的民变 / 196
王咸举幡 / 197
西汉末年的民众暴动 / 208

九 王莽和新朝的兴亡
 / 210
王莽改制 / 210
分州定域 / 215
东都规划 / 219
郭钦的罪恶与王莽的褒奖 / 221
赤眉军和绿林军 / 223
新莽王朝的覆灭 / 226

十 汉光武帝的政治成功
 / 231
刘秀的家族背景与文化资质 / 231
经营河北 / 232
中原与关中的平定 / 234
新的统一 / 237
光武儒臣集团 / 239
河南帝城, 南阳帝乡 / 241
建武政风: “以柔道”“理天下”/ 244
“东西南北自在也” / 250
伏波将军马援南征 / 253

十一 东汉中期的经济水准与政治风格
 / 255
豪强的兴起 / 255
豪强势力的根基: 田庄经济 / 259
门生故吏的政治群党关系 / 264
经学世族: 学术群体与政治集团 / 267
门阀大族的社会影响 / 268
外戚和宦官对政治中枢的交替控制 / 269
太学清议 / 274
党锢之祸 / 276
“党人”的光荣 / 278
北匈奴败退 / 281
西边的“羌乱” / 283
乌桓与鲜卑 / 287
南方“蛮越”文化 / 290
班超定远 / 294

十二 经济格局的变动与政治地理重心的换移
 / 297
山西和山东: 盛与衰的转换 / 297
从卑湿之贫国到富足之乐土 / 307
由北而南的移民热潮 / 310
两汉之际的南向移民 / 311
东汉晚期北方民众“流入荆州”“避乱扬州”/ 313
气候变迁与经济文化重心向东南方向的转移 / 315
岭南经济文化的进步 / 318

十三 东汉王朝的衰亡与“光和末,黄巾起”
 / 324
汉末黑暗政治 / 324
灾变与空前规模的流民运动 / 326
民间秘密宗教 / 328
黄巾一时俱起 / 331
军阀战争 / 334
汉末强势军事集团对黄巾理念的继承 / 343

十四 秦汉社会的文化风貌
 / 346
儒风的流布 / 346
佛教的传入 / 357
游侠的社会文化影响 / 360
人口流动和文化交融 / 368
秦汉人的乡土意识与外域文化观 / 382
汉代的私学 / 391

附录:秦汉世系表
 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