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新書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拾叁)》

发布时间:2024-06-19  |  文章来源:“北京博文书社”微信公众号

2008年,清华大学抢救回一批珍贵竹简,依例命名为“清华简”。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裘锡圭曾这样评价:“近年出土材料中,清华简最为重要,以后还能不能出这样的资料,还能不能出更重要的资料,都很难说。”

清华简是战国中晚期被埋藏地下的竹书,是继郭店简、上博简之后又一批珍贵的战国竹简,总数多达2300余枚。12月10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叁)》成果发布会在清华大学人文楼举行,来自全国科研院校以及校内的专家学者100余人参加了现场发布会。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

(拾叁)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黄德宽主编

出版社:中西书局

出版时间:2023年10月

装帧:线装函套

书号:9787547521700

定价:1400.00元




【内容简介】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叁)》共刊布《大夫食礼》《大夫食礼记》《五音图》《乐风》《畏天用身》等五篇竹书,均为传世文献未见的佚籍,为研究先秦时期的礼制、音乐以及思想提供了新的资料。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大夫食礼》与《大夫食礼记》两篇礼书。这两篇竹书编连为一卷,分别有竹简51支与14支,前者记载大夫食礼中宾主、傧相的行礼仪节,后者记述行食礼过程中执事者行事的具体礼节,两篇相附而行。简文词句与《仪礼》相类,行礼的节次与《公食大夫礼》最为接近。这是散失的先秦礼书在战国竹书中的首次发现,不仅再现了战国时期礼书的原始面貌,而且体现了楚地大夫食礼的一些特点,对先秦礼制以及《仪礼》的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两篇音乐类文献,内容十分重要。《五音图》中央绘有一个五角星,其上角对应宫组音名,其他四角对应商、角、徵、羽各组,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分布。五角星图形由“宫—徵”“徵—商”“商—羽”“羽—角”“角—宫”五条连线构成,展示了五音生成的规律,其背后蕴含的思想是“三分损益法”,与《管子》《淮南子》等书记载的五音生成顺序相合。《乐风》分两部分,前一部分记载音律名称,后一部分性质尚难明确。两篇乐书为中国早期乐理体系以及先秦音乐史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畏天用身》是一篇思想类文献,共17支简,内容完整,无缺简,围绕天人关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展开论述,简文高调宣扬人的主体意识,充分展现了积极进取的精神,为先秦思想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文献。




【作者简介】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于2008年9月,是一个将出土文献的研究与保护工作合而为一的校级科研单位。当前中心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对清华大学抢救入藏的战国竹简进行保护、整理与研究,已经取得了众多的成果,特别是在清华简的整理、研究与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受到了广泛关注。




【目录】


凡例

本辑说明

原大图版

  大夫食礼

  大夫食礼记

  五音图

  乐风

  畏天用身

放大图版

  大夫食礼

  大夫食礼记

  五音图

  乐风

  畏天用身

释文  注释

  大夫食礼

  大夫食礼记

  五音图

  乐风

  畏天用身

字形表

竹简信息表